隨著社會主義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原則的實施,1972年,吳江縣建筑公司應運而生,填補里縣里沒有建筑企業的空白。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筑企業是管理公司,不是經營企業,而是靠向下屬鄉鎮的工程隊收取管理費維持企業生存,企業得不到長足發展。加上企業和工程隊絕大多數員工文化程度低,管理水平差,企業發展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到1992年,企業發展已停滯不前,公司發不出工資,勞資矛盾日益突出,縣公司和下屬鄉鎮工程隊出現了虧損,嚴重影響了發展,企業瀕臨倒閉。1992年5月,吳江撤縣建市,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企業積重難返,舉步維艱。1996年3月,市建委調整公司領導班子,由二分公司技術副經理王惠忠擔公司經理,對建筑公司實行整頓。首先對公司資產進行重組,撤銷城建綜合開發部,成立市城建綜合開發公司,解決發展問題;其次從人員入手,補發員工工資,實行買斷工齡,置換身份分流。在實施過程中,循序漸進,一人一策,一企一策,避免一刀切和眉毛胡子一把抓,實現治標又治本。經過兩年的努力,理清了思路,合理分流了人員,企業經營走上了正軌。1998年,成立了吳江市建設工程集團公司,企業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2001年,根據市建委黨委和行政組織的要求,對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吳江市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下設江蘇偉業房產有限公司(撤銷城建開發公司而成立),吳江市建設水電有限公司,吳江市建安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為了平穩過渡,根據員工在企業中的職務和貢獻,實行自愿認購股份,并成立職工持股會。企業的產權得重組和明晰,員工的身份得到置換,積極性有了質的變化。特別是2003年建委國有股徹底退出后,企業真正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2001年,建工集團經營產值超億元。至2003年,建工集團已經投資和開發了太湖小區及偉業大廈等項目,企業有了一定的積累。經過選擇論證決定投資熱電廠,在汾湖成立了臨滬熱電有限公司。由于專業不足等因素,國家金融政策調整,銀根抽緊,加上當地供熱企業寥寥無幾,公司還在不斷投入,年年虧損,企業發展又一次遇到挑戰。特別是2008年金融風暴,南方雪災,汶川地震,給國家經濟造成重大損失,企業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更是雪上加霜。經過公司多方努力,臨湖熱電由大唐收購,企業才擺脫了困境。這個時期,企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由建工集團承建的吳江經濟開發區服務中心工程榮獲國優工程銀質獎,成為吳江獲得的首個建筑國優獎,企業連續多年獲得蘇州房地產企業20強,江蘇省房地產企業50強。
2012年9月,吳江撤市建區,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偉業集團黨委和董事會領導下,面對全方位平等參與的格局,我們遇到了資金短缺,人才奇缺的困難,在董事會的正確決策和領導下,全體員工共同奮斗,年年保持經營發展增長,連續三年躋身蘇州市民營企業50強。
2019年底和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病毒沖擊,面對全國范圍內的投資規模下降,投資計劃減緩,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對嚴峻的形勢,集團公司正在應對困難,調整策略,我們堅信,在集團黨委和董事會的堅強領導下,在建黨一百年大慶鼓舞下,我們一定能團結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幾年內走出困境,再創佳績。(張志龍)